李定国与郑成功为何目睹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杀害却不施援手?_缅甸_明朝_清军

九游捕鱼2023官方版安卓fxzls-1.2-l10 -安卓
栏目分类
九游捕鱼2023官方版安卓fxzls-1.2-l10 -安卓
九游捕鱼2023官方版安卓fxzls-1.2-l10 -安卓介绍
产品展示
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九游捕鱼2023官方版安卓fxzls-1.2-l10 -安卓 > 新闻动态 > 李定国与郑成功为何目睹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杀害却不施援手?_缅甸_明朝_清军
李定国与郑成功为何目睹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杀害却不施援手?_缅甸_明朝_清军
发布日期:2025-04-16 14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85

李定国和郑成功,这俩曾立志复兴大明的英雄,竟然在永历帝被吴三桂杀掉的时候,选择置身事外。

是他们的无能,还是南明内部的腐化与混乱?他们究竟为何没有出手解救?由谁来承担责任?

李定国的孤军奋战与缅甸的无力救援

李定国是南明时期的著名将领,威名赫赫,曾为南明做出不少贡献,尤其是在贵州、云南地区,多次打败清军。

可他还是遇到了一些不小的困难。

1658年后,清军的吴三桂、洪承畴和李国英三路围攻云南,南明的统治在风雨中岌岌可危。

展开剩余89%

李定国虽在前线苦苦阻击,却始终难敌清军强大的装备和兵力优势。

在关键时刻,李定国被迫放弃云南,调兵去缅甸拯救永历帝。

这次救援行动,真是彻底失败了。

李定国两次带兵进入缅甸,第一次是在1660年,第二次是在1661年。缅甸的地形可真复杂,打仗可不是件简单的事,加上那时候疫病泛滥、粮草匮乏,还有缅王拖延战术,李定国的救援计划真的是陷入了困境。

在这样的情况下,李定国还是尽力而为,想通过缅甸的支援来救助永历帝,现实却让他没啥希望可言。

就在李定国拼命想救永历帝的这一刻,吴三桂却趁机启动了他的“复明”计划。

他积极请求清朝的支持,要求进入缅甸,最终向缅甸国王施加压力,把永历帝交给了清朝。

当李定国再次未能如期归来时,永历帝已经身处绝境,而李定国自己也逐渐陷入了难以自救的境地。

李定国未能在关键时刻援救永历帝,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。首先,李定国和他的部队面临着重重困境,包括敌军的强大压力和自身资源的枯竭。此外,战局的变化也让他的行动受到制约,难以调动大军前来支援。再者,李定国的战略判断可能存在失误,使得他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。总之,这不仅仅是运气差这么简单,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导致的结果。

永历帝的无能与南明腐败的深渊

南明的腐败,实在让李定国在关键时刻得不到应有的支持。

永历帝朱由榔,虽然地位尊贵,实际上却是个典型的懦弱帝王。他的性格多疑、犹豫不决,导致他在朝廷内纷繁复杂的斗争中,总是难以做出果断的决策。

到了1659年,清军的压力越来越大,李定国提议永历帝和夔东十三个势力联合起来抵抗清军,结果永历帝没听进去这个主意。

这让南明失去了最后的战略屏障,结果他匆忙决定逃往缅甸。

历史学家顾诚在《狩缅纪事》中指出,永历帝的决策被视为南明时期最愚蠢的一次战略选择。

永历帝原本能够在国内整合力量,和地方势力一起抵抗敌人,可惜他却选择了逃亡,这一选择直接导致了南明的彻底覆灭。

逃到缅甸,不但使南明白白损失了宝贵的时间,也给了清朝军队一个向南扩张的绝佳机会。

在这样的形势下,李定国的无奈其实也很容易让人理解了。

尽管他想要帮忙,可永历帝的错误决策,加上朝廷内部和外部的分裂,注定李定国的努力会以失败告终。

马吉翔等奸臣的挑唆,让永历帝心里满是疑虑和动摇,这无疑加重了南明朝的腐败与混乱。

从李定国的眼里,永历帝的软弱和南明朝廷的败坏,早已把他逼上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地步。

他的能力有限,而他所仰仗的力量,在关键时刻总是不能给他带来帮助。

李定国为何要冒险去援救这样一位尚显稚嫩的皇帝?永历帝究竟真的是南明的未来寄托吗?

郑成功的矛盾心态与战略短视

郑成功,南明最后的一个希望,却在永历帝被杀之际,选择了拉开距离。

这位自视为“收复台湾,振兴明朝”的英雄,始终没能和李定国有效合作,更是在关键时刻未能施以援手。

郑成功内心的矛盾纠结,以及他对永历帝的有限忠诚,正是造成这一切,错失大好机会的关键所在。

表面上,郑成功是个忠心耿耿的角色,自称要复兴明朝,但实际情况可没那么简单。

郑成功表面上是尊奉永历帝,其实对永历帝的忠心,远不及他对隆武帝的忠诚。

对郑成功来说,隆武帝的影响力显然比永历帝更加重要。

郑成功之所以被封为“延平郡王”,主要是因为得到了隆武政权的支持。可当永历帝登基后,郑成功对他的领导始终没能完全认可。

郑成功把台湾当作独立政权的根据地,保持了与明朝朝廷的距离。

对郑成功来说,恢复明朝并不是绝对的首要任务,确保台湾的安宁才是他更为重视的目标。

其实,郑成功在1653年的时候,曾和李定国一起讨论过进攻广东的计划。

李定国想要合作,从东、西两面一起夹击,但郑成功却以与清廷“和谈”为借口拖延出兵,结果李定国孤身作战,最后遭遇失败。

郑成功这一决策的短期眼光,导致李定国只能孤军奋战,没法获得郑成功的有力援助。

这一切显然不是偶然,这是郑成功的私利和野心,也让他在南明危机之际,无法全力支援李定国和永历帝。

1661年,郑成功顺利收复台湾后,重振明朝的理想,已经不再是他最重要的目标。

到了1662年,永历帝被杀时,郑成功正忙于平定内部的叛乱,特别是他和儿子郑经之间的矛盾,完全让他无暇顾及其他。

郑成功的战略眼光,从来没有在短期内为复明做出过太多的投入。

虽然他被称为南明的忠臣,但他始终不愿正视一个现实:他面临的情形,大多数时候都是无法调和的矛盾。郑成功在努力专注时,南明早已错失了所有机会,连永历帝的性命都没能挽救。

南明整体衰败与错失的机会

南明的衰落,除了跟领导者的错误决策分不开,还有内部权力斗争和武将割据的深层次关系。

南明政权长时间被各地的武将控制,尤其是永历帝成为皇帝后,他基本上成了个名义上的皇帝。朝廷内外的权力斗争,让他根本没法聚焦精力,做出有效的决策。

在这种情况下,李定国、郑成功以及其他忠臣的力量始终无法联合,最终也就错过了改变局面的良机。

1655年,孙可望倒戈南明,被李定国成功打败,此时南明的军事实力已经大大削弱,难以再聚集力量。

南明各个势力之间的纷争,让他们始终无法形成统一的行动。

郑成功三次攻击长江,结果都没能成功。要是他能和李定国合作,或许对清朝的统治会造成很大威胁。

李定国被清军紧追不放,不得不回撤到云南。与此同时,郑成功因为内部的斗争,没能及时北上支援,结果失去了最后的机会。

南明政权整体的衰败,为清朝提供了大好时机,去分化和削弱南明的力量。

清朝利用巧妙的分化和内部挑拨,致使南明始终无法凝聚成一个统一的力量。

永历帝的失败,恰恰反映出南明内部的撕裂与腐败到了极致。

发布于:陕西省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九游捕鱼2023官方版安卓fxzls-1.2-l10 -安卓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